第218章(第3页)
而俞松则不同。
他刚进门便被门口关于“品古斋”的介绍吸引了。
历代“品古斋”的经营者留下的痕迹都被细心保留,这简介上写到的一个细节吸引了他的注意,对于如今的“品古斋”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特殊时期丢失了百年老店的招牌,而如今的这个招牌是现任掌柜的爷爷手书的。
这让俞松十分感慨,一则觉得这家老店能在风雨飘摇的近现代屹立百年不倒,十分不易,另一则也感慨对于传承者来说,店招牌在历史洪流中遗失,的确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要是能帮“品古斋”找回招牌就好了。
方容琨看了一会,留意到老纪一直站在那,便也好奇走了过去。
他走近以后,被眼前的这件精美的瓷器吸引。
一句诗句就在脑海中浮现: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
青如天,面如玉,眼前的这件瓷器……难道是……
“老纪,你觉得它是不是……到底是不是……”
方容琨十分激动,却又无法确认。
眼前的这件瓷器,竟是天青色的汝窑么?
纪松柏很想直接给出答复,可是专业让他无法立刻回答,因为辨别瓷器的真假,最重要的还得看底款。
他回头,目光锁定在靳木桐脸上:“木桐,这笔洗能不能拿出让我们看看?”
靳木桐有些为难:“师父,后面还有参观的游客,我刚才想提前关门的,可他们说都是远道而来,我不忍拒绝,要不等他们参观完以后再为你拿出来?”
纪松柏点点头。
他也明白,这样的玻璃罩想要打开也不是易事,便不着急了。
一小时后,他终于拿到这个笔洗,翻开看底部。
这只笔洗并没有底款,这也是相当合理的,毕竟宋代还没有形成在瓷器底部固定写上底款的规定。
最让他兴奋的是,这只汝窑的底部明显的三个小小的支钉烧痕迹。
这种痕迹很小,又被称为芝麻钉。
这是判定汝窑的相当重要的标准。
因为汝窑需要用垫圈支烧工具托住底部,乳钉尖部直接接触汝窑底部,所以放入窑炉以后,才会留下这样的支钉痕。
这是因为汝窑烧造工艺来自五代耀州窑,支钉也是耀州窑的特征。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