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第2页)
或者说,阴阳家的存在。
越是迫切,越是缓急。
斗篷中身形略硬朗的一个,缓缓接过萧历川承来的茶水,细抿一口,解了乏才道:“我与师兄二人很少出远门,不成想中原交通变化太快,迟到了重要场合,还望诸公海涵。”
是个年长者的语气。
绕开袁宥姗的问话而不答,想来,既是因为保守,同时也是因为没把她放在心上。
袁宥姗收了收笑,情绪波动不大。
马栋梁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既然人家提到“诸公”了,作为一员,他只好紧张地在旁维诺搭话:“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发觉在场没一个接话吭声,他又立马悔得捂住嘴。
哎哟喂,叫你嘴笨!
……
和有些群体打交道,有时候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迟到也许只是为了压轴,示弱也未必不是亮剑。
尤其在这种场合,虚实不清的时候,明哲保身比自我表达要来得实际。
几分钟前,众人还看戏似的,旁观袁宥姗和萧如晦的唇舌之争,经这么一打断,很多人都差点忘了这场会议干嘛来了。
萧寄明撑着会议桌起身,重启话题道:“我们也才刚刚开始,说出来不怕笑话,正在为百家令的归属问题发愁呢,令公不到,会议没法往下开呀。”
斗篷人一顿。
旋即大笑:“几位的争论,我跟师兄在院外已经听到了,‘乱世即出’、‘暂持’,呵,不是几位提醒,我还真没想到,这件事还能从这个角度去解读?”
袁宥姗或许有胡诌的成分,但比起中间说过什么,她更在乎结果。
斗篷人又道:“顺着这个概念讲,各位的猜想应该得反过来理解,这么说吧,从古至今,我们这一脉比起旁人,甚至更需要遵令行事。而据我所知,萧寄明先生此前包括现在,的确是百家令的持令人。”
一句“遵令行事”,就将百家令的主次表达得再清楚不过。
这些年间,有人退出有人淡忘,包括萧如晦方才在会上说的那些,在座其实有很多人,也仅是抱着猎奇心态骑驴看唱本,图个热闹。
但是“阴阳家”这三个字,分量可轻可重,万一真能以一当百、移山倒海呢,所以现在下任何定论都还太早。
想不通,萧家放这么个大招,究竟准备干嘛?
院内此刻轻扫过一阵地风,桌帘绰绰,袖袍吹动,手扶木杖的那位久不开口,空气侵入鼻腔,禁不住细细地闷咳了一声。
所有人,如拨弦似的看向他。
他师弟放下茶杯道:“我师兄身体抱恙,长途跋涉需要静养,萧老先生,如果只是漫云村计划,我和师兄便宜尽力,要没有别的事情,恕我们就先失陪了。”
萧寄明点头,指了指萧如晦:“我在正院为两位安排的客房,舍弟送二位过去,茶水热汤,有什么需要的请尽管同他说。”
现在连打下手的都从萧历川升级成萧如晦了,按袁宥姗的话说,这阴阳家的身份还真是神秘莫测,玄妙得离谱。
*
风雨帘后,看下整一幕的萧梧叶依然眉头紧锁。
若把事物比作电视剧,观众入戏,还需得讲个前因后果。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