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一百九十八 大唐番外篇一(第4页)
想到那些大臣们得知要去的是他阿耶的庙庭,而不是他自己的庙庭,他们的脸色一定很精彩,肯定会铆足了劲在他面前表现。
长孙皇后:“……”不是,我只是随口一说,你怎么还当真了呢。
她委婉道:“二郎,这不妥吧。你忘了之前太上皇也提过这件事?”
李世民登基后重用自己的班底,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担任了要职,加上天幕提供的书,这些年做出了不少成绩,政绩斐然,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足以让他们载入史册,名留青史,受万民敬仰。
相比之下,李渊手下的臣子就有些不够看了,说是黯淡无光也不为过。
本来李渊是不在意这些的,可这些年看着大唐从建国时的十室九空到如今的盛世初现,他也动了心思。
作为开国之君,怎么可以识人不明呢。
而且李渊对于自己在最强盛的朝代做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之君一说耿耿于怀,太上皇可以做,皇位可以让(毕竟不让也不行了),但不可以没有存在感。
可是儿子太强势,他这个太上皇又不可能在朝堂上刷存在感,卷弄风云,于是李渊将目光瞄准到配享太庙的大臣上。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政绩斐然的大臣入了他的庙庭,不就是代表他们是他的人嘛,正是他赏识这些大臣,重用他们,所以他们才能在朝堂上发光发亮。
就像北宋那个谁一样,皇帝虽然不出名,但他的大臣出名啊,带着他也名动四方。
再说了,二郎手下的文臣武将那么多,分他几个撑撑场面怎么了?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李渊在李世民来请安的时候提出了这件事。
作为一对历史上出了名的“父慈子孝”的父子,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李渊的要求,并对李渊说人选他会好好选的,务必选出几个千古名臣给李渊撑场面。
李世民想起这事,不以为然道:“这不是还有萧禹的吗?萧禹作为三朝元老,梁明帝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的同母弟,大唐的宰相,够德高望重了吧?
还有颜师古,儒学大家,博学多识,文人中的佼佼者——”
长孙皇后:“……原来二郎早就选好的了人选。”但愿太上皇知道了不会想哭,他想要的名臣不是这种名臣啊。
“那是当然,不过这事可不能让阿耶知道,不然他又该闹了。”李世民嘴角轻勾,“朕还能借此事吊着克明他们,朕一想到克明他们听说此事的表情就想笑。”
长孙皇后无奈道:“陛下,戏耍臣子可不是明君所为。”
“朕可没有戏耍他们,朕只是向他们转达太上皇的一点小心愿而已,至于他们得知后会如何想就不是朕能控制的了。”
李世民笑得一脸得意,心道:朕还治不了你们。
“观音婢,咱们明日去赏花吧,也去体会体会诗中所写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
长孙皇后无语,“二郎,这里是洛阳。”
“都是一样的,而且东都洛阳的景色可比长安好多了。隋炀帝当年扩建长安、洛阳两京,关中的树都快被他砍光了,哪有什么美景可看。
反而是洛阳,这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依朕看,大唐迟早会迁都洛阳。与其让子孙后代来迁都,不如咱们自己迁吧?”
看着长孙皇后一副我就静静看你表演的表情,李世民败下阵来,“好吧,朕不该随心所欲,看洛阳比长安热闹就萌生出迁都的念头。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