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40-150(第13页)

宋知南说:“明天我看看再说。”如果房子好,稍贵点也能接受。

次日午后,宋知南和李群英一家去隔壁邻居家看房。

房子是三间正房,一间厢房,院子不太大,约有五十来平,方方正正的。

墙角种着几竿竹子,院子中央有个葡萄架,门口种着两棵石榴树。房子刚修理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房主是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妻,两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男的是工业大学的教授,女的在书店工作。

两人万分不舍地说道:“这房子前年刚装修过,用的还都是好材料,本来打算养老用的。谁知道儿子闺女都要出国,非要我们老俩口一起去,钱又不够,只能把房子卖了。”

宋知南语气诚恳:“你们这房子保持得很好,看你们两人这面相就知道是个有福之人,福人住福地。这房子的风水肯定好。”

老两口一听这话,心里自然高兴。

宋知南接着说道:“我要是买下房子,院子里的布局,我也不会改动,保持原样就挺好。你们以后回国,也可以回来看看。还有书房里那些书,我也可以按照旧书的价格买下。”书房里约有一千多本书,是两位老人的心头爱。

夫妻俩对视一眼,小声商量了一会儿,过来说道:“我听群英说了,你是个作家,是个文化人。我们看得出来你也是个爽快人,我们也不磨叽,你看这样行不?之前我们要价1万五,群英说要贵了,我们再降500,屋子里的书和家具我们全都留给你,你搬过来什么都不用再置办了。”

宋知南点头答应:“行,就按这个价。”

宋知南先交定金,接着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再到房管所去过户。过完户,宋知南把剩下的钱给老夫妻。

一切办完也不过一天时间,黄桂枝和李明达都有些咂舌:“一栋房子说买就买了。”要换了他们肯定光看房就得几个月。

宋知南把行李搬到隔壁,前房主连卫生都给她打扫好了。

次日早上,宋知南跟李群英一起去《燕京文艺》杂志社报到。

杂志社的全体人员都出来迎接。

总编吴云河,五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副总编钱梦秋,四十来岁,以前是主编,去年刚升上副总编。

李群英现在是主编,她手下还有几个责编,两个实习编辑。杂志社还有两个美工,一个打杂的阿姨,一个看门大爷,总共也就十来个人。

吴云河上前跟宋知南握手:“宋同志,久仰久仰。你的莅临让我们杂志社蓬荜生辉。”

宋知南:“客气客气,以后大家就在一块混了。你们别看我骂人狠,但我对待同事像春风一样温柔。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钱梦秋上前说道:“我们早听群英说过你的事迹,你放心,咱们杂志社都是正常人,不正常的走的走,退休的退休。”

吴云河看了钱梦秋一眼:“不要这么说,走的和退休的也都挺好,大家都挺好。”要让那些退休的人听见了,不得又起风波?

宋知南的职位是名誉主编,工资68块,不用全天坐班,只需要在稿子终审时审一下稿子,大家遇到拿不准的稿子也让她过一下目拿个主意,社里有重大活动她得出席一下。

她的日常工作有小方和小赵两个责编分担。她还有一间小办公室,总编明确说了,没事的时候,她可以在里面写稿。

宋知南一安顿好,钱梦秋就建议宋知南抽空把户口从学校迁过来,他们这边全力配合她,尽快把生活上的杂事处理好,好进入正式的创作阶段。

宋知南给宋冬宝发电报,说她已经在首都安顿好了,让他想办法把猫狗送过来。让他去打听一下能不能带猫狗坐火车,如果不行,就搭个长途货车。

宋知南把琐事安排好,大家开始轮流请客,这帮编辑都是催稿高手。宋知南在一声声恭维中差点迷失自己,在没有喝醉的情况下欠下了一堆稿债。

欠了《杂文周刊》四篇稿子,《燕京文艺》两个长篇两个中篇,《燕京文学》一个中篇。

这一个星期,宋知南没在家吃过饭,到了周日,终于闲了下来。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二周目绑定系统后我走上人生巅峰  理想型 完结+番外  别追我,没结果  向阳小镇  我妈是豪门失忆大小姐  格式化  和病弱大佬闪婚后  科举炮灰签到躺赢日常  死对头住进我家后  任务失败后我死遁了  美人师尊总劝我修合欢道  竹马是灭世boss  好巧不巧  夜奔  穿到反派霸总破产后  万历盛世  炮灰师妹苟成满级大佬后  宿敌饲养指南  刷成就,但第四天灾  神格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