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捡漏的第一百二十五天有人正巴不得呢……(第2页)
这天,风清气朗,玉桃跟周尧一起回来了,两人脚步匆匆,进门就赶紧叫关门。
“不好了,夫人,不好了。”玉桃进了垂花门,就直往正屋冲去,“夫人,城门打开了。”
温竹君还在算账,最近和养羊户谈得很顺利,她已经在寻人手炼制羊乳和羊油,从前在玉京多用的牛乳,价格很有些昂贵,如果这里的羊乳炼制好送回去,搜刮那些贵人的钱就更容易了。
她听到玉桃的话后,将笔放了下来。
“城门打开了?那灾民都进城了?”
一开始来丰源的灾民不多,城门也就一直洞开,但丰源水陆皆通,地理因素,慢慢的,来此的灾民便聚集起来,县令就直接将城门给关上了。
玉桃连连点头,“是啊,都进来了,说是有个大官儿让打开的,还不许再闭城门。”
温竹君面色平静,“淡定些,不会有事的,官府还在呢。”
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她又道:“你让周尧去打听一下,开城门的到底是哪个大官儿?来丰源是要做什么。”
周尧回的很快,跑的满头大汗,到了温竹君面前,躬身道:“东家,听说是赈灾使来了,之前一直在惠州明州一带,不知为何忽然来了丰源。”
没想到还真是张炳之来了,他倒挺尽心尽力,这赈灾使做得一点不含糊。
“也没什么奇怪的。”温竹君安抚道:“丰源乃是丰州省府,明州惠州都去了,来这也理所应当。”
如今灾民都跑来了丰源,赈灾使来也是应该的,光靠丰源自己,可赈不了这么多灾民。
周尧面有担忧,“东家,那咱们仓库里的米粮怕是……”
温竹君跟着点头,“你担心得对,哪有不透风的墙,搬运的时候也有不少人知道,去县衙吧,就以武安侯府的名义设粥棚,顺便搬几袋子回来。”
家里的米粮也见底,总要去搬的。
玉桃一脸肉疼,“您当时怎么不趁着高价卖掉呢?”
温竹君叹了口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干不出那种事,或许我留着这些粮食,就是为了这一刻吧。”
既然设了粥棚,温竹君想着是自己的粮食,好歹也得去看看弄的怎么样。
玉桃不太想让她出去,“夫人,外头乱着呢,现在大家巴不得闭门不出,你倒好,还要往外跑。”
温竹君点她的额,“我就是去看看,放心吧,就算出乱子,也不会是现在。”
其实她就是想亲眼瞧瞧外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听闻古代民生多艰,受不得一点波澜,但身在玉京,锦衣华服,一直未曾真正见过灾荒。
才出府门,温竹君便被街道两旁瘫坐的百姓惊住了,空气中浮着阵阵难闻的气息,人群聚集,气味难免污浊。
好在官府派了人巡守,又是才开的城门,城中米粮尚存,百姓们的脸上倒没有那种麻木不仁的样子,眼里还有希望。
温竹君暗暗点了点头,只要撑到南边的粮食运过来,等到明年开春,春耕的粮食种下,一切就会慢慢好转的。
粥棚就设在运河的洪桥边,一列四个大锅,烟气袅袅,配着立在头顶“五谷丰登”的牌楼,莫名凄凉。
衙役们有的烧火,有的抱柴,有的提水添米,有的舀粥施粥,忙得热火朝天。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