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第9页)
大爷回答:“哦,是铁路局专门给我们这些退休职工准备的新年福利,昨天早上刚送来的。”
原来如此,难怪钟正平家也有。祝好问:“我可以打开看看吗?”
“当然没问题。”大娘应了一声,起身把柜子打开,将礼盒拿出来摆在茶几上。
祝好大概看了一下,除了一些常见的米、面、油之外,还有一盒包装精美的茶叶。
大爷大概是担心她把茶叶的礼盒拆开,小心翼翼地暗示她:“这可是好茶,听说七八十块钱一斤呢。我可舍不得喝,还要留着将来送人呢。”
祝好会意地笑了笑,把礼盒放回原处。
与邻居的谈话结束后,再回到一楼钟正平的家里时,尸检已经结束了。
初步检测证明钟正平身上没有反抗伤,尸斑呈鲜红色,按压后不能完全消失,尸僵遍布全身关节。由此可以判断他同样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而且死亡时间已经超过了20小时。
结合楼上大爷、大娘的证词来看,钟正平应该是昨天下午三点到六点之间去世的。
在钟正平家的电视柜上,祝好找到了跟楼上邻居家同样的礼品盒,只不过那盒包装精美的茶叶已经被打开了,盒子上面的铝箔被掀开了一个角,又小心翼翼地盖上。
七八十块钱一斤的茶叶对经济拮据的钟正平来说无疑是珍贵的,只有招待客人时才舍得倒出来一点点,说明对他而言,凶手是一名很重要的客人。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值得信赖的客人,却是前来索命的恶魔,不仅在他的茶水里加入了麻醉剂,离开前还不忘把茶杯洗干净,销毁自己来过的证据。
秦聿风捏着发涩的眉心,问出了跟祝好同样的疑问:“老程,你说是连环杀人案,那凶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程述思考良久,说:“先回局里吧,我需要对凶手进行一次犯罪心理剖绘。”
第174章
“GHB,也就是γ-羟基丁酸,是一种强效中枢镇静剂,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脑部的多种传导物质,使人产生昏睡、失忆、神智不清或严重昏迷等现象。”
会议室里,温珣率先对毒物检测的结果进行了汇报,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边眼镜,说道:“刘玉珍的遗体已经火化,钟正平的毒物检测结果至少要等明天才能出来,现在大家手上拿着的是其中两名受害者方晴和柯盛的尸检报告。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四名死者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另外,我们采集了方晴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及胃内容物,使用GC-MS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出她血液中的GHB浓度达到每毫升20mg。也就是说,她生前曾经服用过含有羟基丁酸的饮品,结合现场勘查的记录和她的胃内容物判断,应该是她家冰箱里的橙汁。柯盛的血液中也同样检测出GHB。”
秦聿风撑着额角,一脸凝重地盯着尸检报告看了好一会儿,转向负责现场勘查的警员:“你说两句。”
警员应声站起身:“由于刘玉珍和柯盛当时被认定为自杀,因此现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证据没能保留下来。但从方晴家和钟正平家采集到的所有指纹都不在数据库中,说明凶手要么没有犯罪记录,要么就是进屋后全程戴着手套。”
“凶手不会全程戴着手套的。”程述突然插话:“她需要给受害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让他们放松警惕,因此进屋后一定会主动脱帽、摘手套,表现出自己的礼貌和友好。”
警员点点头:“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对比其中是否有来自同一个人的指纹。”
秦聿风又转向另一名警员:“之前对方晴家小区监控的排查有什么结果吗?”
“有的。”负责排查监控的警员打开大屏幕,点开了监控录像,解释道:“方晴居住的小区属于中大型社区,共有5120户人家,人流量很大。我们在当日案前发正门、侧门的监控中,一共发现五十多位提着重物或背着背包进入小区的人员,排除掉男性的话,还剩下37位,目前还在逐一排查她们进入小区后的行动轨迹。”
案发当天正值雪天,监控录像中不少人都戴着帽子和口罩,更有甚者还撑着伞,想从中确定凶手的身份还需要一些时间。
秦聿风皱眉沉思片刻,向前倾身,问坐在对面的程述:“老程,你有什么推论?”
程述从尸检报告中抬眼,问了句:“听说过‘死亡天使’吗?”
这句话开始得没头没脑,“死亡天使”这个听着有些中二的词汇引来会议室里众人一阵交头接耳。
祝好在脑海里迅速搜寻,想起自己曾在一本跟犯罪心理学有关的书籍里看到过这个词,于是十分给面子地在嗡嗡的讨论声中接过他的话:“死亡天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连环杀手,通常指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连环谋杀的医疗工作者。”
程述一点头:“没错,比如美国有一名名叫查尔斯卡伦的护士,他承认自己在多家医院和疗养院工作的16年期间杀害了至少40名病患,但据称受害者可能超过300人。在他的供诉中,他宣称自己这么做是为了‘清除低质量生命体’。”
话刚落音,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有人提出:“你的意思是,凶手是医院的员工吗?”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