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1页)
第51章 麻饮细粉麻饮细粉、麻腐鸡皮、冰雪冷……
杏安这个提议很好。
以前柳金枝照顾傅钗华,现在傅钗华诞下千金,再让她与傅霁景送饭。
靠山没了一座小的,还有一座大的。
而且也师出有名,半点不显得突兀。
柳金枝笑吟吟答应了。
尔后傅霁景添饭归来,三人吃了一回便散。
出门时,傅霁景还在犹豫。
他本以为柳金枝是有事与他说的,怎么吃了一回饭,反倒不开口了?
想着,他看向杏安。
“皮猴子,是你同柳娘子说什么了?”
杏安嘻嘻一笑,摆手道:“二郎,你就是给我五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倒是柳娘子对我说了些事儿……”
他凑上前,将柳金枝说的事情简明扼要说了一遍,结尾补上一句:
“柳娘子为谢二郎帮忙,愿意在二郎上太学期间,每日做了饭食送来。”
“二郎,切莫辜负柳娘子一番好意啊。”
*
太学算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名字起源于西周时期。
如《大戴记保傅》曾记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
太学自成立起,前来读书的人就络绎不绝,虽然后来设立国子监,但太学依旧与国子监并列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只是虽然是学府,却不是如同现代学校一般,不分贫富,人人可上。
能在太学念书的学生,要么是官二代,比如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就是。
他父亲是“赵挺之”,曾在宋徽宗年间担任过宰相。
要么是学问出众、天赋异禀、成绩优异的天才,在县学、周学等地方学校出类拔萃,才能被推荐进入大学。
如果非要比较,大概就是现代的清华、北大?
而太学能做到广揽天下英才,自然也是实力雄厚。
因为但凡太学学子,都不用交学费、学杂费,由朝廷全包,甚至每个月还能领到几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助学金。
当然,无论是哪个要求,以傅霁景的条件都能完美满足。
傅家又家财万贯,自然不可能贪图每个月能领到的助学金。
之所以要送傅霁景进太学,是为了太学的师资力量。
毕竟每任太学博士,都是经过朝廷层层考核选拔出来的大儒士,具有真才实学。
太学之内又要求严苛,每月一小考,每年一大考。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