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第26页)
这一路奔波数月,终于抵达南方,顺便还要前往港口巡视一番。
成蟜也不推辞,便带着信使慢悠悠地启程出发。
“这地方的变化可真是不小。”信使望着沿途的风景,忍不住发出感慨。
“你以前来过?”成蟜好奇地问。
“臣本就是本地人。”信使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自豪与亲切。
“原来如此。”成蟜恍然点头,心中已然明白。
难怪阿兄会特意派他前来,这不正是衣锦还乡的好机会吗?
身为皇帝近臣,若不返乡一趟,岂非如锦衣夜行,无人知晓?
光是想想都觉得替他惋惜!
成蟜在此地已驻留多年,修路始终是他最为重视的工程之一。正如俗话所说:“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畅通,物资才能顺利运输,经济才能发展。
因此,从书院通往港口的道路不仅宽阔平坦,两侧更是种满了整齐的树木,既美观又能遮阳挡风。
冬季虽不严寒,但为了防止枝叶过于繁茂影响交通,人们会定期修剪多余的枝干。这些修剪下来的木材经过干燥处理后,被用作柴火,丝毫不会浪费。
如今百姓过冬取暖主要依靠木柴与木炭,而成蟜为此专门设立了烧炭作坊,力求以最简便的方式产出高质量的燃料,提升民生福祉。
“你这次回来,是否打算回乡探亲?”成蟜一边走,一边随口问道。
“自然是回去的。”信使满脸欣喜地答道,“陛下恩准我回乡两日,正好可以好好看看家人。”
成蟜听后心中暗自吐槽:是的,这很像阿兄的作风。
嬴政是个十足的工作狂,连身边的臣子都被他带得几近全年无休。
这种高强度的生活节奏,成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好在他当初坚持让阿兄练习长生诀,否则以嬴政这般拼命三郎的劲头,能活到五十开外,恐怕都要归功于他那副铁打的身子骨了。
跑了大半天,他们总算是快到地方了,中间还换了两次马,否则不可能有这速度。
“多亏了长安君。”信使也明白,若不是长安君让人设立这么多的驿站,他们要前往目的地,怕是路上要住在野外了。
“多亏了长安君。”信使感慨道,心中十分清楚,若不是长安君事先命人广设驿站,他们此番前往目的地,恐怕只能风餐露宿、夜宿荒野了。
“不过是举手之劳。往后诸位再来,尽可安心住宿驿站之中,凡我大秦官员,皆可享受全免待遇。”成蟜含笑说道,语气从容而宽厚。
“如此一来,确实便利了许多。”信使频频点头,言语中满是赞许之意。
越是靠近港口的城镇,信使便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也难怪如此,在咸阳多年,他从未见过哪座城池建造得这般宏伟壮观。
这里哪里像是普通的港口,分明堪比一座繁华富庶的府城,甚至在气势上更胜一筹。远远望去,城墙高耸入云,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
要知道这港口还是去年秋季,蒙恬带着人过来修筑的。
在过去不过大半年、尚不足一年的短暂时光里,这座港口竟能展现出如此恢宏壮丽的景象,简直超乎人力所能及,仿佛神迹一般。
难怪坊间流传着诸多传说,称长安君为天人下凡!
正因有长安君在旁辅佐,陛下才如得天助,年纪轻轻便一统六国,成就千秋霸业。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