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第30页)
起码,官家的心是麻麻的!这辽国使臣真的是来给他祝寿的吗?怎么看怎么像来催他上路的。
他现在心情沮丧的很!
同样心情沮丧的还有辽国使臣,他在家乡苦学十年,到处游学,访问先贤大儒,增进学问,期盼有朝一日能跟宋臣一较高下,结果就这?!
宋辽大臣双双傻了眼!
章惇轻轻咳了两声,以掩饰尴尬,他抿了抿唇,说道:“耶律副使果然博学多才,只是……”
耶律津双眼紧紧注视着他,问道:“只是什么?章相公有话直说。”
章惇碰了碰鼻子,继续说道:“只是比起我那徒儿来说,还是逊色一些,火候不太够。”
耶律津闻言冷笑一声,说道:“章相公,您难道忘了吗?您还是我的手下败将呢!”
章惇大大方方说道:“耶律副使难道不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吗?更何况他当年拜我为师并不是我的学问样样都优胜于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强一些罢了,而且他是苏轼之子。”
范御史为了保助朝廷颜面,亦帮腔道:“我们大宋朝的学问第一人是苏轼,他的名号你在辽国肯定也听说过的吧。”
耶律津闻言一怔,是了!比来比去,比了半天,怎么没见着风靡大辽的苏家人?不仅没看到大苏苏轼,连小苏苏辙都没看见!
耶律津将信将疑的看着章惇,问道:“是了,苏家人呢?!”
他这一问,满朝文武都尬住了!
苏轼在哪儿?在天涯海角飘着呢!真天涯海角。
不过,他们如今指着苏轼提气呢,可不敢说,是朝廷闲出屁来了,排除异己,非把
人赶出去的!
蔡京急中生智,只说是:“前不久岭南闹了灾荒,出了点子事情,官家派苏轼前去巡察,算算时间也快回朝了。”
章惇睁着眼睛说瞎话道:“哎呀,看我这老眼昏花劲儿,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禀告了,回官家,苏轼昨天还上了扎子,政事堂已经审批过了,下午便可呈到御书房,苏轼在岭南巡按的事已经有了结果,详情都在扎子里说清楚了。”
官家轻咳一声,就坡下驴道:“既如此,还不召他速速回京。”他转眸对耶律津说道,“你是不知道,朕这个苏爱卿啊,一向喜欢游山玩水,朕不召他,他能在外面晃荡到天荒地老。”
耶律津似笑非笑道:“是吗?”
章惇打圆场道:“不错,苏子瞻一向爱玩的。”
朝廷从没下过这么快的圣旨,两府三省六部政事堂御书房没一个想磨蹭的!朝堂有十万火急之事等着苏轼来救呢!连带他儿,一并要打包回朝!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