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第2页)
明珠应了下来,回了孝庄太后道:“奴才谨记老祖宗的话。“
那些对话,都被索额图的密探打听的清清楚楚。
索额图得知后的反应就是:
明珠可斗,其子容若之命不可留。
这样的“无价珠玉”要是考取了功名,从皇帝身边的“首席陪臣”变成了“前朝重臣”,那还了得?纳兰父子怕是要独占朝纲啊!哪里还有索党的立足之地?
所以——
不可让明珠的儿子平步青云,入翰林院为官;
更不可让明珠的儿子活的好、活的自在、活的久。
明珠想向前走,索额图却不让道。
“索额图,我今日不想跟你争吵,还是你执意要拦路逼我?”
“可惜了不顺路,不然我真想去你府上探望探望贵公子啊!天赐的才华和应季就病的身子骨,可都得治。”
明珠在心里一琢磨,很快就明白了索额图的暗示。
他对着索额图冷哼了一声,绕过他,大步而去。
*
纳兰容若坐在月色下,手执一书,有数点星光入卷。
听闻皇上要“复翰林院官署”的消息,容若自然是高兴,仿佛心情一好,病痛也自消了一样。
容若精通汉学,看得了汉书写的了汉诗,对像宛卿那样的汉家女子也有不同于满族男子的态度。
朝中如果能够设立翰林院,那就意味着能让更多文人的才华得到施展,对国家的文化经典也能够起到更好的编撰和修缮作用,这是大层面上的益处。
再有就是皇上喊过几次要整顿吏治,翰林院的设立,正好是可以起到典范作用。供职于翰林院的官僚,多是些跟文史打交道之人,高风亮节,不屑于勾心斗角和行官场上的那一套交情之事。这些文官不大会被其他高官要员所拉拢、所攀附,正好可以肃清贪污腐败和卖官鬻爵的风气。
另外,翰林院可谓是才子们的养文储望之所,升迁机会诸多,灼灼才华者必有用武之地。供职在内的官员们可以时常接触皇帝,地位既清贵又独特,来日宏图志展、为皇上所器重是必然之事。
容若自身想通过考试进入翰林院供职,那样比目前的“有名无实”的陪臣现状要好。
自己喜欢读书,能够多得些机会来修身齐家是一件好事;自己喜欢写词,能够跟里面的良师益友切磋琢磨是一大乐趣;自己喜欢花草,能够赌书泼茶摘绿意更是一味清欢。
所以他对惠儿道:“皇上之举,是利国利民的大举,我应该支持皇上。”
惠儿替容若高兴道:“诗词文章之外,表兄亦有佛学、礼学、易学、杂学之长,若能进翰林院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一生之幸、也是大清之幸。”
落酥满阶,弯月向公子晏晏。道是兰树落影,还看那边人儿释卷。
病微销,锁寒窗,不待三更一灯香。梦频惊,怕他似玉微凉。
容若卧在榻上,置卷矮桌。
手中握一小笺,生香清秀,佳人笔迹。
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决定了——
要让素笺佳人凭实力稳君心、主后宫。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