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第2页)
所以他将所有的权利下放给了在这方面更加精通的诸葛孔明,而《蜀科》也应运而生!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刚刚成立不久的刘玄德的小朝堂,这一度让西川变得风雨飘摇了起来。
便是后期的汉中大战,都因为这件事收到了不小的波及,所以无奈之下,法孝直只能去求见刘玄德和诸葛孔明。
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而这个时候,在刘玄德都已经出现了动摇的时候,诸葛孔明的《答法正书》应运而生!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其大概意思就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不同意。
秦王朝昏庸无道,刑罚苛严,导致百姓怨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的的教训,采取了宽大的措施,取得了成功。
你法孝直因此认为益州今日当缓刑弛禁,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今益州已历刘焉、刘璋两朝统治,他们只靠一些表面的文书、法令来维持天下,养成了相互吹捧的恶习,导致德政不施,威严不肃。
因此益州豪强胡作非为,君臣之道日渐废替。这样,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结果是: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
如今,我等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
这话说的,的确是没毛病,但是这话却是给《蜀科》定下了一个和大汉四百年完全不同的路子。
那就是几乎恢复了先秦时期的律法严苛!
所以,一直舒舒服服享受的众多益州的诸多豪族和世家,在打不过也斗不过刘玄德的情况下,选择了遁入山中,反正他们有钱有粮,还有这不少的私兵部曲。
大山之中的各种賨人和羌氐都已经跑了,他们这么多年打下来的基础,正好便宜了这群人。
这种事情,一直到刘玄德死去,才有所改变。
但是这个改变既不是诸葛孔明选择了对他们妥协,也不是他们受不了山中的日子,而回归正常,而是说,他们从躲在山中,变成了下山劫掠。
而且劫掠的,还是蜀汉成都的朝廷,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符合自己的身份。
这群人有威望,有能力,有兵马,还十分的厉害,对益州也是分外的熟悉,所以他们一旦选择下山,这对于整个益州都是一个大麻烦,各个郡县之中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些不好解决。
先不说他们之间本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这群人也真的不是那些各郡县的太守县令能够应付的。
而现在正在劫掠军粮之人,就是这么一群人之中的一个,张字大旗之下,站着一个满脸桀骜,却是一丁点都不像是一个山贼。
山贼是什么模样,一般一提起山贼,心狠手辣,面目凶狠,便是笑上一笑那都是满脸的狰狞,就算是极个别的家伙,那算得上是悍勇凶猛之人了。
可是这个家伙完全不同,虽然也是一副山贼的身份,但是青衫皂袍不说,脸上虽然倨傲,但是同样十分的儒雅,没错,就是儒雅。
一个山贼的身上,一个正在抢掠朝廷军粮的山贼的身上,他们竟然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儒雅这种东西,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般。
而现在这个笑话,不单单在这里出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
而现在这个张字大旗的下面,也就是这个一身儒雅之气的家伙,就是这一伙山贼的头领,张慕!
同样,张慕也曾经是一个很是厉害的豪门,不过现在,他毕竟只是一个山贼罢了,但是他的这个山贼已经劫掠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成功,每一次都让人无可奈何。
直到出现了这么一个人。
郡都尉算得上是一郡之中颇为厉害的人物了,而此时在蜀郡之中的一个郡都尉,有这么一个家伙,名叫张嶷!
此时的张慕正在带着自己的麾下朝着这里赶过去,他自从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张慕正在劫掠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冲锋了,但是他已经这般的努力了,他仍然还是失败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