ρō-1⑧.℃ōм 回家(第3页)
这时,李诚安打开车门,坐在了后座。
李长盛说李礼:“你不懂事的,让你叔坐前面。”
李诚安说:“没关系,后座宽敞。”
回老家静安,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静安五公里外的县城是国家5A级的古镇景区,全国各地的游客都集中在那里,只有本地人知道,要看真正的历史风貌,感受古色古香,还是得去周围的小镇。静安就是其中之一。
镇子不大,一排排沿江而立的吊脚楼还原了清代的原貌。
一九八零年,李家搬到城里,逢年过节才回静安的镇上。
李诚安在这里出生,但是没什么记忆。倒是李长盛,他在这个镇子上长大,一砖一瓦都能勾起他的回忆。汽车开不进镇子里,他们步行回老宅。穿过吊桥,是一间小学。
李长盛说:“我就在这里上学的。”
李礼说:“我都听了几百遍了。”
李长盛说:“我跟你叔说话,又没跟你说。”
李家老宅已经没人住了,李长盛托付邻居来打扫,除夕当天乡邻才来打扫过,屋子里很干净。
李家老宅也是老式吊脚楼,堪称是古迹了。这些年,镇上的吊脚楼纷纷经历了现代化的改造,李宅因为没有人居住,就没有进行改造,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样子。
宅里的照明甚至还是用煤油灯。
他们上到二楼的小屋里,李长盛对李诚安说:“你就在这间屋子里出生的。”
李长盛记得,李诚安出生时候是中午,他一放学就奔跑回家,为了等李诚安出生,他下午去学校还迟到了。
那时候他穿着一双满是补丁的布鞋。
李长盛转过身,悄悄擦去眼泪。那时候镇上普遍很穷,大家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他回到这里,就想起母亲在煤油灯旁给自己缝补丁的场景。
他为了家人牺牲前途,你若问他后悔吗,他肯定是不后悔的。
李诚安记不清了。
他离开静安时候只有四岁。
李长盛带他去祖祠,上完香,李诚安开始和李长盛商量修缮祖祠的事。修缮李家祖祠,是大伯的遗愿。
这是李诚安的专业,李长盛信任他,都听他的安排。
到了中午十一点,炊烟从各家各户烟囱里升起。
李诚安忽然怔住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