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顺173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五一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3页)

大顺为什么能让盐商“捐献报效”?因为垄断权,皇帝去江南转了一圈要修淮河,三百万两白银的报效,就是用盐政垄断换的——想干?捐钱。不捐钱?滚。

而且,大顺在盐政问题上一直维系这种政策,还有个重大的历史因素。

理论上,朝廷缺钱了,也可以加税。

但大顺有明末ptsd,所以对理论上百姓负担不至于完全承受不起的“辽饷”、“练饷”、“剿饷”可谓是“记忆犹新”。

太明白这种加税,一旦弄下去会变成什么样了。

英国可以收窗户税,大顺要是收窗户税能直接收出来一波大起义,上面收200万两,下面敢收出来2000万两。

所以,这种理论上的事,大顺不敢用。

既如此,加税不行、国债不能,那就只能保持盐政不变。

然而,伴随着松江府的商业崛起,皇帝的养猪政策,以及巨额的海外贸易,让皇帝看到了一个新的、可替代的“紧急财政”来源。

这里面,就有一个“盐政改革”一直没有实行的重要因素:

大臣们提出的盐政改革方案,所有方案,都能保证一件事:盐税不会比之前少。

但所有方案,都没解决一个问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改盐引为盐票,不再垄断,那么紧急财政需求谁来出?

看似盐商每年报效的也不是很多,平均下来,一年一二百万?

但关键就在于这个“紧急”、“平均”的区别。

今年无灾、不打仗,也用不着盐商报效,财政基本不缺钱。

一旦今年大灾,打仗,才需要报效捐献。

崇祯十三年的500万两白银,及得上每年多收50万收275年。

大臣们给出的方案都很好,也完美论证了各种好处,唯独就没说紧急财政的情况。

现在,刘钰把这个问题给悄么声地解决了。

海军一兴,解决了漕运的根本问题,海运难度从来不是问题,蒙元就能玩明白的东西;海上袭击风险和被切断南北联系导致财政崩盘中央集权崩溃,才是大问题。

外贸一兴,解决了盐政的根本问题,盐税从来不是问题,所有改革没有说废除盐税的,都在保证盐税不会少;紧急财政需求下的筹款,才是大问题。

外贸海商“当猪”圈在松江府。

他们可未必比盐商“穷”。

除了松江府猪圈里的猪外,还有前一阵齐国公从荷兰带回来的700万两白银。

大顺……借的起国债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梦浅情深  食物链顶端的佣兵  他超级攻的  [咒回]弟弟打算灭了全家怎么办  大道无遥  等待灰姑娘的爱情  不三不四  隔山海  半壁文娱  完美关系(兄妹,双性,两男一女)  汉末纵横天下  秦先生,宝贝甜心要抱抱  怪物图鉴(短篇合集)  战神奶爸  伴烟(重生古言 1v1)  直播之我的大唐不正经  万历新明  无处可逃  玉奴(1v1.H)  我能切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