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侯大利进入105专案组(第10页)
下午,专案组继续开会。
朱林来到专案组以后迅速“蜕化”,端起保温杯,活脱脱一个标准消瘦版本的中年油腻男。当他放下保温杯,谈起案子时,这才恢复老刑警支队长的气质。
“现场,现场,还是现场,现场才是破案的源泉。五个案子是积案,并不意味现场全部消失,将现场和卷宗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在看似没有发生过的影像背后,找到隐藏的真相……专案组从人员来说相当于一个探组,分成两个小组,侯大利和田甜一组,葛向东和樊勇一组。从今天开始,读案卷,走现场,从头开始做调查。”
在退休之前哪怕能仅仅破掉一个命案积案,朱林也能求得心理安慰。破掉“仅仅”一个积案并不容易,因为命案发生之时,刑警支队汇集了全市刑侦最强力量,没有破案,说明案件有特别难度。
命案积案因为时间长久而少有人关注,加之这类积案又有特别难度,专案组是否破案都没有太大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若专案组不能主动寻找任务,队伍将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后果是队伍涣散。队伍若是涣散,专案组将成为真正的墙上装饰。
座谈会结束,葛朗台和樊傻儿前往丁丽案发现场,侯大利和田甜前往蒋昌盛案发现场。
专案组暂时只有一辆警车,葛、樊小组将警车开走,侯大利开越野车前往蒋昌盛案件的案发现场。
“田甜,你不用开车,今天我当驾驶员。”
侯大利和田甜是搭档,前往现场若是用两台车,未免太隔离。
田甜稍有犹豫,坐上了e级越野车。
“豪车就是豪车,提速快。”
“还不错,加速到一百码只用六点一秒。”
两人在搭档前只是见过几面,完全不熟悉。聊了几句以后,田甜不再说话,靠在座椅上看风景。
车窗半开,风从车窗穿过,吹起了秀发。田甜身材高挑,模样靓丽,与法医身份形成巨大反差,常常引起初次见面者的震惊。追求者得知其职业后,必然落荒而逃。她来到专案组以后,除了讨论案件时说两句,其余多数时间都很沉默。
越野车将至世安桥,侯大利心情变得如铅一般沉重。关于世安桥的这部分记忆永久地烙刻在他的大脑深处,无法遗忘。“遗忘”是自然选择后出现的工具,是对大脑的有效保护,如今所有细节在侯大利头脑中栩栩如生,对心理受过创伤的人来说,如此鲜活的记忆是残酷的折磨。
进入秋季,河水的狂暴劲头完全消失,由恶龙变成观赏鱼,安静、温顺。河面能倒映天上的朵朵白云,优雅中带着慵懒。而多年前的那一个秋季,天气着实异常,电闪雷鸣,河水奔腾不息。
越野车停在世安桥上,侯大利下车。
田甜坐在车上翻阅蒋昌盛卷宗里的刑事侦查工作卷。她对其他材料兴趣不浓,直接依据目录找到法医鉴定部分。
侯大利在世安桥上站了一会儿,温顺河水悄无声息地向东流,让其产生眩晕感。他将视线离开小河,走回越野车,道:“我们到案发地点。”
田甜拿着侦查工作卷下车,跟随在侯大利身后。
据卷宗记载,当年找到落水地点颇费周折。
第一,蒋昌盛家属找到村支书,反映丈夫进城卖菜后没有回家。村支书打电话给派出所。派出所还算尽责,提出几个问题:蒋昌盛与其他人有没有重大矛盾纠纷;有谁能证明蒋昌盛受到侵害;蒋昌盛是不是带了很多钱;其他可能导致出事的事。得到否定回答以后,派出所表示没有满足前列条件,劝家属再去找一找。
第二,两天后,河水下游发现了蒋昌盛尸体。
第三,通过尸检得出结论,蒋昌盛是颅骨钝器伤,具体来说是由圆形锤面打击脑部形成骨折。他受伤后,掉入水中以后并没有死亡,而是典型的溺水而亡,符合溺水死亡特征。
第四,通过细致搜索工作,在世安桥附近河边草丛里找到一根从自留地里摘下的黄瓜,又在距离此处约两米处找到扁担,从而确定此处为落水点。
“这是落水点。”侯大利双眼如高清相机一样不停拍摄,将落水点现场情况全部摄入脑中。望着河水时,他脑中又有些眩晕,于是赶紧将目光从河水中移开,尽量不紧盯河水。
田甜道:“卷宗在我手里,你没有看卷宗,凭什么能准确找到落水点和捡到黄瓜的地点?”
侯大利道:“卷宗里的相片很清楚,落水点能看到世安桥,在这根电杆附近。准确来说,案发地点距离世安桥有四百一十七米,落水点有一根电杆。”
田甜扬了扬眉毛,道:“你记得相片细节?”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