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赫尔辛基守望者(第5页)
在第二天黎明前,维塔离开了苏联。
没了后顾之忧的库达耶夫很快就成了苏联rq运动的核心人物。
实际上这家伙还真是个当头儿的料,经历旺盛,善于沟通协调,以及相当不错的幽默感。
眼下苏联境内的持不同政见者中最出名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他曾经倍受苏联作协主席肖洛霍夫的保护,但赫鲁晓夫下台后,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协;但转年就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咳咳……显然也是个安慰。
其次就是更加传奇的安德烈·萨哈罗夫,苏联氢弹工程的领头人,但后来却成为持不同政见者。
后者每次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都邀请库达耶夫作翻译。
同时库达耶夫实际上还担任了萨哈罗夫的私人助手,每当来访的美国要人要求会见rq运动组织时,通常都由他负责安排,这让他在境外势力中名气极大。
西方记者,比如《洛杉矶时报》的罗伯特·托恩就多次公开引用库达耶夫的话语和文字来作为有关苏联境内rq活动积极分子的消息来源。
如此,kgb当然要坐不住了。
库达耶夫被拘留,被抓起来盘问,也就成为常态,不过都不严重,而且也没收到什么虐待。
尤其是境外势力头子(外国元首)准备来访问时,通常会有大量的西方记者跟随而来,每当这时,当局就会“请”库达耶夫“安静”一段时间,以保证重大外事活动的正常进行。
通常来来说,库达耶夫本事再大,萨哈罗夫在西方再有影响力,但和内务部比起来都是不够看的。
可偶尔也有例外,库达耶夫经常能利用他的好脑子给当局制造点让人哭笑不得事情。
在一次“请他保持安静时”,两个抓他的kgb特工不知道处于何种想法,竟然提出要和库达耶夫玩几把……国际象棋。
显然这两人应该是好手,同时知道库达耶夫在这方面很有才华。
库达耶夫答应了。
不过他也有条件,要挂点彩头。
来钱肯定是不行的,苏维埃禁绝赌博,于是库达耶夫提议,输的人得当众在地上跪那么一会儿。
一刻钟后,大家就看到了百年一遇的的kgb特工下跪的场景。
……
当赫尔辛基协议监督小组成立后,其精神支柱尤里·奥洛夫和安德烈·萨哈罗夫建议由纳坦·库达耶夫作为犹太人移民运动的代表。
库达耶夫全心全意地参加监督小组工作,尤其是亲自撰写了大量的工作报告-当然这些报告最后都通过各种渠道跑到了境外,并成为境外势力用来攻讦苏联的最佳武器。
在干这些事情时,他当然意识到,kgb大哥无时无刻的不再关注着。
他知道他的电话被人窃听,他的家里装有窃听器,他的行动被跟踪。
他有可能不知道的是,有段时间和他同住一室的沙尼亚·利波夫斯基实际上克格勃的眼线和坐探。
可库达耶夫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当局已经烂透了,不再有当年大清洗时的勇气来收拾他。
虽然他知道自己在kgb名单上已经大神级的人物。
可别忘了,在纳坦·库达耶夫之上还有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与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两个白金可以用来当避雷针呢。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