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第1页)
而段雅湘写的就随性多了,大多是风花雪月,闺阁女子的散漫天真,小儿愁态。
情绪更加饱满,更有灵性,所以也更受欢迎些。
齐姣之所以了解的这么清楚,是因为有报纸。
手里但凡有几首拿的出手的诗,都会送到皇家报社去。
到后面就演变成诗歌和文章含金量的根据,上的了报纸的,才是大家统一认可的佳作。
又是少年人,年少气盛,就写了不少送到报社,乌净澄后来的诗风变化很大,写的大多是塞外风光。
别说乌净澄,就连长安,长宁,都给报社送了不少诗。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塑造人设,作为皇家在外行走的代表,自然不能差了,文武双全,诗歌词赋,样样精通,也是给天下人树一个目标
上面的个人信息几乎是半公开,虽然用的名号不同,但对象是谁,大家都心照不宣。
齐姣偶尔会怀疑是不是报社放水了,只要露出身份,勉为其难也得上,但后面热烈的反响证明报社人的目光不错。
特别是有长安写的诗那期,直接卖脱销了,报纸卖了这么多期,对于它的销量,报社的人都有统计,基本能掌握其销量。
有一些“大热”人物的作品在上面话,报社会多印一些,例如杜正卿和何颂卓。
长安是最近的热门人物,报社已经加印了一批准备着,比那些第一公子上报时还多,后面发现还是少了。
因为他们都不止买一份,是看一份,珍藏一份。
那加印的那一点点当然不够卖。
受人生经历影响,长安她们写的诗都带了塞外的感觉,豪迈大气。
相比起来,段雅湘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其他贵女写的可能是同类型,但没有段雅湘写的好,天赋这种东西,有时确实很重要。
程燕檀也没少看报纸,现在看报纸已经是了解时事最快速的渠道。
对段雅湘写的那些诗也很是了解。
诗风和她这本《行商路》主人翁前期的心态倒很是符合。
“段小姐平时会写写话本子吗?”
段雅湘还以为她说的是看话本子,刚想点头,后面听清之后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倒是尝试过写,只是,后面也不了了之了。”
话本子是想写就能写,现在的纸笔又便宜了,但和能不能印出来售卖是两回事。
得书局的人看中,愿意印,才能见市。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