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携带百亿物资空间重生五零 第14节(第2页)
叶广祥把道理细细地讲给他们听:“让你们家的孩子上学,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秦子农院士和陆长敖教授那样的人。”
“咋可能呢?”几个大爷一起摇头,“那是天上的神明啊。”
“陆长敖教授你们知道吧?父母早亡,家里很穷。但是他想读书,他的叔叔就一路供养他读书。”
“你们现在看着他们一个个是大教授大院士,他们也是从一岁长到两岁再慢慢长成大人,也是从不识字到慢慢识字,然后努力读书,最后成为大院士的。这世上,哪有什么生来就懂一切的人?”
“如果你们的后代真有这样的,你们却不肯让他们识字去读书。不是耽误他们一辈子吗?”
听到这话的人,便陷入了沉思中。
古丽大婶站起来:“孩子们必须读书,必须识字!”
“那就……”大家互视一眼,“读?”
第160章 甜菜丰收啦
今年的粮食减产似乎已经成了定局。
整个南疆一个夏天没有下一滴雨。
很多地上河流干枯,河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暗河。
失去了河水,大批大批的胡杨枯死,在沙漠里形成诡异的胡杨林。
有坎儿井和地上河的地区还好一点,可以通过水车踩水,或者通过电力抽水进行灌溉。
那些既没有坎儿井,也没有地上河的村落,陷入了干旱的绝望中。
大家望天无泪,期盼着上天能够降一场甘霖。
千年渡这里的情况相对来讲好一点。
56年挖了一整年的井。
虽然大部分的井里水位下降,但都有水。
灌溉方面叶广祥抓的也紧,每天都催促劳力们踩水车,灌溉农田。
踩水车的工作很苦,踩不了半天,就累得全身都疼,比干一天农活还要累。
因为要从天亮要踩到天黑,大家替换着踩。
就靠着十几口灌溉大井,千年渡农田里的麦子长势极好,并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
与此同时,今年使用了千年渡麦种的17团场也尝到了甜头。
在张牧的带领下,17团场的抗旱工作,做得也极好。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