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7节(第4页)
这几乎相当于把荷兰与西班牙两国在远东的绝大部分海军力量,都打包一起送给了大明海军。
从此之后,大明海军在远东海域的霸主地位,将无人能够撼动。
-------------------------------------
黄昏之下,满面硝烟的范德林,在兴化号甲板上,向郑成功递出了自己的佩刀。
他今年也五十岁了,反而对此很看得开
做了好几年的远东总督,他家里并不穷,他已经准备写信要求东印度公司将自己和几位侍从官员赎回。
至于其他的普通水手和士兵
干他屁事?
至于其他的,荷兰不是大明,荷兰执政也不是崇祯,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
想要以战败为罪名,审判一个经过议会任命的东印度公司总督,还是很麻烦的。
范德林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在他看来,自己的失败很难说是策略或者玩忽职守的问题
荷西舰队已经表现出了很好的专业性和战斗力,甚至比往常好一些
这场战争失败的本质,还是在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东印度公司当局,乃至于整个欧洲的航海和殖民者们,都应当重新评估,这个东亚帝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这个时代,东西方的交流还没有清代那样深入,西方对于大明的了解也是相当有限的,心中还是有些神秘主义的敬畏。
所以,其实就算范德林事后,为了推卸责任,再怎样夸大明政府海军的实力。
西欧的政客和资本家都不会觉得太过分
比如历史上,丢了台湾的总督揆一,(也就是那位荷兰执政的弟弟,现在正在福州府衙关着),在回到阿姆斯特丹后,专门出了一本书《被贻误的台湾》,给自己甩锅,大骂巴达维亚白吃干饭。
把郑成功麾下写得跟超人似的,在荷兰居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以至于往后百年间,西方人对于清朝海防的认识,都还有一些惯性
嗯,这个东方大国横起来还是蛮可怕的,轻易不要惹
郑成功接受投降和俘虏,清点缴获以后,并没有停下脚步
明军动员这么多船,当然不是只为了对付范德林的舰队而已。
一秒记住新域名www.privatemailbag.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